2013年12月26日 星期四

北京大學

北大西門
【學校名稱】北京大學簡稱北大Peking University,英文媒體也常用Beijing University

【成立時間】1898年

【學校性質/歷史地位】

  北京大學,初名京師大學堂,是中國第一所國立大學,也是中國近代正式設立的第一所大學,其成立標誌著中國近代高等教育的開端。北大以中國最高學府身份建立,最初也是當時中國的最高教育行政機關,行使國家教育部的職能,統管全國教育事宜。北大傳承著中華數千年國家最高學府——“太學”的學統,是中國古代最高學府在現代的延續,自建校以來一直享有崇高的聲譽。可以用“上承太學正統,下立大學祖庭”來評價北大的歷史地位。

  在2006英國Times Higher的世界大學排名,北京大學在總平均排名世界第十四,名列亞洲高校第一。國家“211工程”大學。

北大西門
在中國近現代歷史上,北京大學是中國新文化運動的中心,是1919年“五四運動”的發祥地,也是多種政治思潮和社會理想在中國的最早傳播地。北京大學因而在中國文化史和近現代歷史中均享有重要的地位。

  作為新文化運動的中心和“五四”運動的策源地,作為中國最早傳播馬克思主義和民主科學思想的發祥地,作為中國共產黨最早的活動基地,北京大學為民族的振興和解放、國家的建設和發展、社會的文明和進步做出了不可代替的貢獻,在中國走向現代化的進程中起到了重要的先鋒作用。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的傳統精神和勤奮、嚴謹、求實、創新的學風在這裡生生不息、代代相傳。

北大南門
【學校地址】

  北京大學位於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核心地帶,西靠“頤和園”,北臨“圓明園”,南靠北四環,周邊高校眾多,例如東北邊的清華大學、東邊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郵電大學、北京電影學院,北邊的中國農業大學,南邊的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外國語大學、中央民族大學、北京理工大學等。

【學校概況】

  佔地2707 853平方米(4062畝)。北京大學現有普通本專科學生15000餘人、碩士生8119人、博士生3956人,共有5個學部、42個院系、216個研究所(中心)、16個國家重點實驗室、18個附屬和教學醫院;100個本科專業、4個第二學士學位專業、258個碩士專業、228個博士專業;81個全國重點學科、32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1188名教授(其中博士生導師1135名) 、1503名副教授。

  北京大學的院士、“973項目”首席科學家、教授、博士生導師、長江學者以及國家重點學科、重點實驗室的數目,均居全國高等院校之首。北京大學圖書館為亞洲最大的大學圖書館,藏書629萬餘冊。現任校黨委書記閔維方教授、校長許智宏院士。

北京大學教學樓
【歷史變遷】

  ★ 京師大學堂

  1898年,經光緒皇帝下詔,京師大學堂在孫家鼐的主持下在北京創立,最初校址在北京景山東街(原馬神廟)和沙灘(故宮東北)紅樓(現北京五四大街29號)等處。

  京師大學堂是中國近代第一所正式大學。

  1900年,八國聯軍進入北京後,京師大學堂遭受破壞。

  1902年12月,京師大學堂恢復。

  初名京師大學堂,是我國中央政府設立的第一所大學,為中國近代正式設大學之始,其成立標誌著中國近現代高等教育的開端,並開創了中國的現代學制。北大成立之初即為中國最高學府,也是當時中國的最高教育行政機關,行使國家教育部的職能,統管全國教育事宜。

北大鐘亭
★ 國立北京大學

  1912年5月,京師大學堂更名為國立北京大學,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所冠名“國立”的大學,嚴復出任校長。

  1917年,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學校長,他“循思想自由原則、取兼容並包之義”,使得北京大學思想解放,學術繁榮。陳獨秀、李大釗、朱家驊、胡適等一批重要的歷史人物都曾在此時期在北京大學任職或任教,魯迅也在此兼講師。北大因而成為開風氣之先的“新文化運動”中心和多種社會思潮的策源地。北京大學是中國共產主義思想的重要發源地和中國共產黨早期活動的重要基地。北京大學教授“南陳北李”相約分別在南方和北方籌建中國共產黨,陳獨秀當選為第一屆中共中央總書記,曾任北京大學圖書館管理員的毛澤東自1935年至1976年去世長期作為中共實際的領袖人物。

  1919年5月4日,“五四運動”爆發。北京大學等北京多所學校的學生在天安門前集會,羅家倫、江紹原、張廷濟為學生運動三個代表,羅家倫起草了《北京學界全體宣言》,隨後舉行示威遊行。軍警當場逮捕學生。蔡元培、李大釗、陳獨秀、朱家驊、胡適、魯迅當時為了營救學生,不惜發動全國工商界罷工罷市。北京學生的愛國運動,得到了各地青年學生和人民群眾的同情和支持,學生愛國運動的烈火迅速燃遍全國,發展成為全國性的反帝愛國運動。

  1937年盧溝橋事變後,北京大學與清華大學、南開大學遷往長沙,共同組成長沙臨時大學。1938年初再遷昆明,改稱國立西南聯合大學。

  抗日戰爭勝利後,北京大學復員北京,於1946年10月正式複校,胡適出任校長,整合了北平大學醫學院、農學院以及北洋工學院在北平的部分師資和學生。

北京大學圖書館
★ 合併後的北京大學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政府於1952年對高等院校進行院系調整,清華大學、燕京大學、輔仁大學的文理科併入北京大學,北京大學工學院機、電、土、建4系合併到清華大學,化工系合併到天津大學,農學院、醫學院、政法專業等脫離北京大學,或組建成新的高等院校,或併入其他相關院校。院系調整後的北京大學遷校址於原燕京大學校址,成為一所以文理基礎教學和研究為主的綜合性大學,為中國各行業培養了大批人才。

  1998年5月4日,北京大學百年校慶之際,國家主席江澤民題詞:“發揚北京大學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的優良傳統為振興中華做出更大貢獻”,並在慶祝北京大學建校一百週年大會上發表講話,發出了“為了實現現代化,我國要有若干所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一流大學”的號召。

  北京大學百年校慶之後,在政府的支持下,北京大學啟動了“創建世界一流大學計劃”。從此,北京大學的歷史又翻開了新的一頁。  1998年5月4日,原北京醫科大學的前身是國立北京醫學專科學校,創建於1912年10月26日。20世紀三、四十年代,學校一度名為北平大學醫學院,並於1946年7月併入北京大學。1952年在全國高校院系調整中,北京大學醫學院脫離北京 ​​大學,獨立為北京醫學院。1985年成為國家首批“211工程”重點支持的醫科大學。

靜園草坪 
2000年4月3日,北京大學與原北京醫科大學合併,組建了新的北京大學,北京醫科大學成為北京大學醫學部。(原北京醫科大學的前身是國立北京醫學專科學校,創建於1912年10月26日。20世紀三、四十年代,學校一度名為北平大學醫學院,並於1946年7月併入北京大學。1952年在全國高校院系調整中,北京大學醫學院脫離北京大學,獨立為北京醫學院。1985年成為國家首批“211工程”重點支持的醫科大學。)

  ★ 改革開放以來,北京大學進入一個前所未有的大發展、大建設的新時期,成為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兩所大學之一。

  毛澤東題寫的北京大學校名北京大學始終保持“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的傳統和“勤奮、嚴謹、求實、創新”的學風,百餘年來,北大校園中人文淵藪,英才輩出,為民族復興、國家強盛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貢獻。據統計,北大校友中,已有吳文俊、王選、黃崑等三人獲得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全國僅五人),12人成為中國“兩彈一星”的元勳,近500人當選兩院院士,北大的畢業生和教師為我國的自然科學、人文社會科學、醫學、工程技術及國防事業、文化事業的發展做了奠基性和開拓性的貢獻。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